第27章

    

“隨著勞動工具的改善、生產技能的積累、勞動分工的發展,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,憑什麼你有那麼多的資源,而我卻一無所有?”

“王侯將相,寧有種乎?”

“奴隸社會過度剝削的生產關係,儼然已經不適合日益增長的生產力,社會矛盾日益激化,社會形態需要進一步改變。”

“於是,春秋戰國時期,各諸侯國都在推動了變法運動,其中秦國商鞅變法最為徹底,這也使得秦國逐漸成為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,最終一統六國,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。”

“也就是在這個時期,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,生產力提高,私田增多,促使以奴隸製國有土地為基礎的井田製逐步瓦解,開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社會形態。”

“在這個社會形態裡,土地成為了最關鍵的生產資料。”

“因為有了土地,你才能進行各種生產活動,於是便形成了這樣的局麵,擁有土地多的人,並不勞作,而是將土地租給了原本的那些奴隸和冇有土地的平民,這便形成了兩個新的階級,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。”

“到了這個時候,農民冇有像奴隸那樣被視為奴隸主的財產,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,但卻仍舊脫離不了地主階級的剝削,正應了那句唐詩,四海無閒田,農夫猶餓死!”

“四海的田都耕完了,農夫為何還要餓死?因為大部分生產出來的物質,都交到了地主的手上。”

“這也便是我們現在的社會形態,對嗎?”

朱標點頭。

一牆之隔的朱元璋和劉基亦點頭。

特彆是朱元璋。

他的體會尤為深切。

因為他就是最底層的農民出身,從他記事開始,他就是給地主劉德家放牛。

他給劉德家放了整整十二年的牛,隻為了一口飽飯。

那個時候,他的夢想就是能夠找個勤快的媳婦,生兒育女,長大瞭然後繼續給劉小德家放牛,圖一口飽飯吃。

這是他再低不過的幸福嚮往。

可這樣的幸福嚮往,他都實現不了。

很快,厄運便降臨了。

四月初六父親餓死,初九大哥餓死,十二,大哥長子餓死、二十二,母親餓死。

如果說這是日記……

那這應該是世界上最悲慘的日記了吧?

楊炎的話,讓朱標和劉基大開眼界,大長見識,而朱元璋除此之外,還大有感觸。

楊炎從最本源處分析了當前的社會形態的產生。

這絕對是他們聞所未聞的。

三人都是飽讀詩書之人,也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幾個人,但是在楊炎麵前,他們就像是一個學生,甚至是觸碰到新世界的兒童。

楊炎說的知識,是那樣的新奇而又深入,彷彿穿過表象,看到了這個社會的本源。

楊炎到底是從哪裡獲得這些知識的?

是從不曾麵世的秘籍中?亦或是自己思考出來的?

總之,這些知識實在是太讓人驚歎了。

三個人如同海綿一般,瘋狂吸收著……

隻聽楊炎繼續道:“我們可以稱現在這樣的社會形態,為封建社會。”

封建其實並不是一個貶義詞,而是一箇中性詞,它代表著一種政治製度或者社會形態。

而封建一詞,也早早出現在中國的文獻中。

《詩·商頌·殷武》:“命於下國,封建厥福。”

朱標點了點頭。

楊炎繼續道:“封建社會,雖然比前麵兩個社會形態已經有了長足進步,但仍舊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。”